4007654355
ENTERPRISE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日期:2024-09-06 访问:135次 作者:admin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今天终于如常所愿。

在网上,我看过太多关于OpenAI的新闻,见过太多关于OpenAI的分析,我自己也根据这些新闻和分析,写过不少关于OpenAI的思考。
但是,说实话,我并不确定我的思考对不对。因为我从来没有和接近OpenAI的人,有过直接的交流。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所以,这次来硅谷,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能约到接近OpenAI的人。最好是OpenAI的员工。最好最好是OpenAI的早期员工。因为他们,最能理解这家公司如何崛起。如果能和他们做些深入交流,就能纠正自己的很多错误思考。
今天,问道全球的企业家朋友们和我一起,见到了Pieter Abbeel。
Pieter,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机器人学习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他曾担任OpenAI的顾问。重点来了。2016年,他全职加入了OpenAI,是OpenAI最早的10名员工之一。后来,他离职创业。他联合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Covariant”,今天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亿美金。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忍不住问了很多问题。Pieter很有耐心地逐一回答。很多问题的答案,和我想的果然完全不一样。但是很受启发。
当然这些答案,并不能代表OpenAI官方。我想强调一下。下面这些,是Pieter的观点,不是OpenAI的观点。但我还是想分享给你。希望你能至少多听到一种,可能不同,也可能不对,但至少离OpenAI比较“近”的声音。
好的。我们开始。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AI,是不是过热了?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AI,是不是过热了?
是的,Pieter说,AI是过热(Hype)了。
2012年之前,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回回邮件,读读论文,教教书。很清静。因为校园外面根本就没有人关心,AI是什么。
但是,2012年之后,一切都变了。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邀请我,一起讨论AI可以做什么,微软的比尔·盖茨邀请我,一起讨论AI能做什么。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讨论,AI是什么,能做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I是过热了。
但也许,AI事实上并没有过热。因为,AI并不需要这个“热度”。
你设计了一款虚拟货币,如果这款虚拟货币没有“热度”,大家都不用,它就不存在了。你设计了一款社交软件,如果这款社交软件没有“热度”,大家都不用,它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果有人说AI是过热,他们选择不用,没问题。不用就好了。因为他不用,丝毫不影响AI对我的价值。我用。那么,他的生产力就不如我。他会逐渐被淘汰。
这就是AI的美丽之处。它的价值,不依赖于别人。AI会越来越热。
而这一切,都从2012年开始。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这一切,都从2012年开始
为什么是2012年?
Pieter说,如果你走出这个房间,明天就要和某人分享什么是AI,我希望你记住,两个重要的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就是1956年。
这一年,一些数学家和科学家聚集在达特茅斯(Dartmouth),讨论未来的计算机是否能像人类一样聪明。他们中间不少人,后来获得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在这次会议上,他们首次把这种想象中的“机器智能”,命名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AI)。
因此,1956年,也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第二个时间点,就是2012年。
从1956年到2012年之间,AI有什么进展?
有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没进展(not much works)。大家尝试了很多方向,但都举步维艰。AI比想象中难太多了。直到2012年。
这一年,AlexNet横空出世。三位杰出科学家,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让AI对猫狗照片的识别率,首次超过人类。
这三位杰出科学家,除了AlexNet名字里的Alex Krizhevsky(亚历山大·克里切夫斯基)之外,另外两位,一位就是后来OpenAI的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llya Sutskever(伊利亚·苏茨凯弗)。另一位就是谷歌副总裁、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杰弗里·辛顿)。
他们为人工智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之后,就是规模的事了(Scaling Law)。参数规模。数据规模。
有意思。
参数规模很重要。数据规模很重要。但是AI学习的大规模的数据,它们的知识产权,应该归谁呢?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AI学习数据的知识产权,到底属于谁?
好问题,Pieter说。
2023年,《纽约时报》起诉 OpenAI 及其投资方微软,称其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数百万篇文章来训练AI大模型。纽约时报要求赔偿以及销毁,其使用其版权材料的AI模型和训练数据。
这个指控有没有道理呢?
Pieter说,我认为是有道理的。AI学习你的数据,应该获得你的同意。如果用AI通过用这些数据训练的模型赚到了钱,也应该分给内容创作者。
为什么?
你花100美元买一本书。然后因为学习了这本书里的知识而赚了钱,是不用把钱分给书作者的。因为你已经付过钱了。你付了100美元。像你这样的人,可能有1000人,或者1万人,甚至100万人。每人付100美元,这位作者就能养活自己,然后继续创造更有价值的知识。
但是,AI不一样。AI学完这本书之后,很可能全人类就不用学了。他们问AI就行了。也就是说,理论上一本书的作者,未来可能只有一位读者,那就是AI。因此,这位作者写一本书,就只能赚到100美元。100美元养不活一位作者。于是人类将会失去创造知识的动力。而因此,人工智能也再无知识可学。
所以,AI应该给纽约时报分钱,应该给每一位内容创作者分钱。
但是,今天AI还没有这套机制,能算清楚每一条收费的回答中,有多大比率,用了哪些内容创作者的知识。如果这套机制被创作出来,因为过于复杂,可能会用2美分的计算成本,分给了作者1美分的内容收益,得不偿失。
但是,这确实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理解了这个问题,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纽约时报》会起诉OpenAI,却不起诉谷歌了。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流量生成器
你仔细想想,谷歌是不是也抓取了《纽约时报》的内容?
谷歌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先抓取整个互联网的内容(当然包括《纽约时报》),然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以供用户快速搜索。
那么,为什么《纽约时报》会起诉OpenAI,却不起诉谷歌?
因为谷歌是一个流量生成器(Traffic Generator),而OpenAI不是。
你在谷歌上搜索“特朗普今年会当选吗”。出来很多文章链接。其中一篇来自《纽约时报》。你点了进去。谷歌生成了流量,然后转手送给了《纽约时报》。然后,你是在《纽约时报》上,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可能也同时看完了《纽约时报》上的广告。《纽约时报》赚到了钱。
但是,OpenAI不一样。因为OpenAI给用户提供答案时,并不把用户引导回这个内容的源头。创造内容的人做出了贡献却没有回报,而与此同时,OpenAI,以及所有聊天机器人,却因此而获益。
所以,人们会起诉OpenAI,却不会起诉谷歌。聊天机器人和内容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醍醐灌顶。一直以来的困惑,终于被解惑了。
那么,你觉得,美国的AI会一直领先于中国吗?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美国的AI,会一直领先于中国吗?
Piete说,我认为不会。
作为人类,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只要足够努力,我觉得没有理由,一个国家可以永远领先于另一个国家。
而且从历史上来说,美国在研发上,可能是更擅长于研发,可探索新方向。可是,一旦“北极星”(North Star)被找到,就到了中国更擅长的部分了。那就是向同一颗“北极星”,拼命奔跑。
现在AI的“北极星”已经被找到。下面的问题,就是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算力了。所以,大家最终的水平可能会差不多,因为是同一颗“北极星”。
可是,不是听说,OpenAI已经开发出更先进的ChatGPT,即将甩所有人一大截,并遥遥领先了吗?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OpenAI,正在憋大招吗?
我不知道。
我已经不在OpenAI工作了。如果我还在OpenAI工作,我可能也不被允许评价此事。
所以,这是我个人的猜测。我猜测,现在OpenAI肯定是领先的,但可能没有“那么那么”领先。Anthropic正在迎头赶上。Google正在迎头赶上。在公开市场上,OpenAI并不“遥遥领先”。
而OpenAI喜欢保持“领先的姿态”。如果OpenAI确实已经有了一个“遥遥领先”的版本,他们可能已经发布了这个版本,以提醒所有人,OpenAI永远是领先者。
我并不真的知道。我只是高度怀疑。
另外,最近有不少人从OpenAI离职。如果OpenAI的下一个产品遥遥领先,他们的员工没有理由激动地加入其他远远落后的公司。
OpenAI绝对是领先的。但是可能没有“遥遥领先”。
了解。感谢Pieter。那么,是什么阻止AI继续获得突破性进展呢?
三个问题。算法、算力,和数据。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算法:Transformer,一定是最好的架构吗
2017年,谷歌提出了Transformer的算法架构。这是今天大模型的基础。也是ChatGPT里的“T”。
Transformer模型被证明非常高效。但是,它一定是最高效的吗?我想,在某个地方,一定有比Transformer更高效的模型。我们对人类的大脑的研究,还是不够的。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寻找答案。很多大学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今天,谁都没有答案。
再比如,能耗。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算力:AI能耗,是人类的上万倍
今天的AI,需要太多的算力。也因此需要太多算力背后的电力。也就是能源。
人类的大脑,耗能只有20瓦。但是今天的GPT,功耗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倍于人脑。
那么,有没有可能,有一天我们的AI,不是基于“硅”来计算,而是基于类似于人脑的“化学反应”来计算?
这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但却没有人做的事情。因为这不容易。
现在,已经证明规模是有用的。所以,把规模做大,是有确定的结果的。但是从0到1研究,基于“化学反应”的计算,结果完全不确定。所以没有什么人做。
另外,还有数据。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数据:只有思考结果,没有思考过程
今天我们用的所有数据,都是人类“写下来”的。
但是,你认真想想。人类是不是要先做很多的思考(thinking),才有可能写下(writing)一些结论?
AI没有看到我们的思考过程,它只看到了我们的思考结果。所以,也许只有人类把所有思考的过程都写下来,或者说出来,AI才能根据这些数据,具备真正的“推理”(reasoning)能力。
所以,我们的数据看上去很大,但是缺失了非常大的一个部分。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

刘润:我对OpenAI,知之甚少打开思维的疆界
算法。算力。数据。
脑洞大开。
2022年11月,这个世界彻底变了。这个月,OpenAI发布了ChatGPT 3.5。
ChatGPT 3.5,就像按下了一个“不可撤回”的开关,打开了一扇从未见过的大门。原来,门外还有比人类更聪明的物种:AI。整个世界为AI而兴奋,也为AI的挑战而焦虑。
但是,到底AI会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我很有幸,听到真正的顶级科学家的最前沿思考。虽然这些思考,也不一定对。虽然这些思考,在科学家界也有争议。但是却打开了我思维的疆界。
感谢Pieter。收获巨大。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我们要做的都是去理解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拥抱这个变化,最终善用这个变化。
希望,AI最终能让全人类受益。
明天早起。要密集参访很多公司。
继续期待。
作者 / 刘润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


(本文来源刘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家长**,班级优化遇阻  荆楚外语学府  韵达国际即将推出中国至美国头等舱专线小包服务?  广州SEO专家,快速提升排名  这些微信分销商城的特点你知道几个  金华抖音外包审核公司有哪些要求?  抖音广告投放怎么做?  轻松创作,AI写作助手,释放潜能!  AI写作原创度:揭秘智能创作之谜  SEO代码精炼大师  安卓优化大师新升级版:高效省电,焕新体验!  苹果将允许用户直接从开发者网站下载iPhone应用程序38岁女士哭诉:再婚后毛都没有了,这样的婚姻还能要吗?  GPT-4o受限,AI未来无限可能  手机关键词速排神器  AI写作神器,轻松创作无限可能!  HTML SEO优化,提升网站排名利器  抖音图片如何添加背景音乐?  轻松创建个人网站,一键注册,开启网络新天地!  网站SEO后台精优化  五峰SEO优化,提升排名秘诀!  抖音SEO短视频,如何精准定位热门话题?  抖音如何快速切换不同账号?  浦城SEO新招,快速提升排名!  AI赋能,未来已来?探索科技新篇章,家具能做网站建设吗  闲鱼如何增加上架商品数量?  2016荆楚抗洪,水患肆虐记  热门商品速抢,排名优先购!  网站加速,流量翻倍  垂直搜索有望成就下一代搜索奇迹商业模式  网站排名速达套餐  搜索神器,一触即达  顺义优化外包公司解答网站跳出率对SEO优化的影响?  新时代下的产品运营模式探析  企业强推,高效共赢!  提升网站搜索引擎排名,让品牌更易见!  轻松抓取,高效采集,数据无忧  在线健康咨询平台  企业战略成长战略  智推先锋,一触即达  湘潭理工,创新未来,智慧校园  销售优点和缺点的自我介绍  商家运营的理解是什么  利用社交软件和引流脚本自动引流,推广交友类app赚钱干货分享!  搜索引擎优化,精准引流推广  关键词挖掘,流量翻倍神器!  网络推广重展示,网络营销重转化  重庆赛力斯申请网页加载技术专利,提高网页加载效率她18岁嫁给开国大将,后为副军级,儿子是中将,女婿是元帅之子  抖音小店运营新手该如何入手?  网上兼职怎么找正规的?四个小技巧把握好就行!  长沙SEO优化价格透明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互联网技术服务 豪情圣贤网络服务 豪情圣贤网络服务 豪情圣贤网络服务 豪情圣贤科技 豪情圣贤科技 豪情圣贤科技